国内手游环境的竞争白热化,迫使很多人寻求出海,而欧美市场是国人“又爱又恨”的,鉴于中西方的巨大差异,迫使很多人望而怯步。最近我们采访了英国游戏公司Kuju Entertainment的商务总监Gary Bracey,从他的眼中来看欧洲目前的手游市场环境。
Gary在电子游戏行业从事超过30年,从该行业开始就进入了这个行业。在这期间,他担任过大型开发兼发行公司Ocean Software和Telstar的开发部负责人。在1999年,成立了一家游戏相关的技术公司Digimask, 且Digimask在2000年,被评为“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(BAFTA award)”。之后加入Kuju团队,负责商务关系拓展工作。
欧洲传统游戏大厂对手游市场持谨慎态度
Gary指出,欧洲传统的大厂(如主机厂商)在对待手游市场上,都是持很谨慎的态度,因为只有那些大的游戏IP比如《FIFA》《使命召唤》等在手游领取得不错的成绩,而持谨慎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发行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市场推广和游戏曝光。
目前单个用户获取成本相当高,所以很多厂商在追求高ARPU的产品,这也意味着发行商需要找到更加划算的方式来推广他们的游戏,而IP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,如果不是他们自身的IP,代理的IP也不失为为一种好的选择,所以Gary相信会有越来越多跨平台的产品出现。
欧洲手游独立开发者大部分亏钱,要不转型PC/主机,要不主攻休闲
Gary表示欧洲很多手游独立开发者转向PC/主机平台。手游刚开始时,出现“淘金热”,因为手游制作成本低,导致很多开发者涌入到这个平台,自己研发,自己发行。但是,手游市场很快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产品,且大部分都是低质量,开发者也很快意识到,制作发行一款手游并不能自然而然的像《愤怒的小鸟》《部落战争》或者《糖果粉碎传奇》那样获得成功,大部分公司都是亏钱的,所以最近他们反战PC/主机市场,因为他们相信可以再次尝试这个平台。
能够生存下来并取得不错成绩的是简单易懂的休闲游戏,比如《Flappy Bird》《天天过马路》,这类游戏制作成本很低,而且基本上都是靠广告赚取收入。虽然这些游戏都获得了不错的收入,但是游戏生命周期也比较短。
Gary也表示,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欧洲手游市场在下滑,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。现在欧洲市场,对“付费游戏”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加,他也相信某些类型的手游比如休闲类会很适合这种价格模式,并且会获得成功。同时,重度MMO手游也在不断增长,尽管最终那些很成功的产品依旧只会属于少数的发行商。
中国厂商出海到欧洲最大挑战在于文化差异
Gary认为,游戏出海的一大难题是文化差异。中国与西方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,当发行商奋力挣扎想在对方市场上获得类似于本国市场的成功时,他们就会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程度。
他举了个例子,CJ期间他看了好几款所谓 “针对西方市场”开发的游戏,他表示这并不是普通的本地化,或者迎合当地市场画风的问题,游戏玩法也需要做相应的改变,虽然差别可能是细微的,但是却能决定一款产品的成败。
Gary认为“中介公司(本地化)”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,在素材、技术或者是商业模式上对本地玩家需求有着很深的了解,能提供不错的本地化解决方案,但是目前拥有这些技能的公司还很少,他本人对这个领域也是非常感兴趣的。
最后,他也希望可以帮助中国厂商出海到西方市场。当然首先需要一款适合西方的游戏,之后看如何解决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。对于出海到西方的中国厂商来说,如何找到这些相应的资源,花最少的钱得到最高质量的问题解决方案,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,但是如果方式正确,收益也将会颇丰。
关于Kuju Entertainment
Kuju是有着近17年历史的著名电子游戏开发兼发行公司,跟西方多家大型发行商合作,比如微软 (Microsoft)、动视 (Activision)、索尼 (Sony)、育碧 (Ubisoft)、任天堂(Nintendo)等,并且最近他们成功推出了首款手机游戏《Crack Attack》。